投稿须知
  《湖北农业科学》(半月刊)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大学和黄冈师范学院主办的农业科技期刊,先后荣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首届国家 ...

有机种植方式下红壤性水稻土腐殖质与酶活性的变化规律

作者: 刘丽华 [1] 聂煌 [2] 丁园 [1] 史蓉蓉 [1]

关键词: 有机种植 红壤性水稻土 腐殖质组分 酶活性

摘要:为了建立和完善有机种植方式下红壤性水稻土的固碳理论体系,对水稻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灌浆期和完熟期5个生育阶段的红壤性水稻土腐殖质各组分碳含量及土壤酶活性等指标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常规种植水稻方式相比,有机种植水稻有利于土壤腐殖质的更新和积累;有机种植方式下水稻各生长时期的胡敏酸(HA)、富里酸(FA)、PQ值(HA/FA)、脲酶(URE)、酸性磷酸酶(ACP)和蔗糖酶(SUC)活性均高于常规种植方式,分别高出10.96%、7.48%、3.72%、20.16%、7.08%和15.36%,且土壤酶活指标与土壤腐殖质含量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规律.


上一篇: 三峡库区兰陵溪流域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影响因素
下一篇: 退化高寒草地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分布

版权所有: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备案许可号:鄂ICP备11019910号-3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南湖瑶苑特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