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须知
  《湖北农业科学》(半月刊)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大学和黄冈师范学院主办的农业科技期刊,先后荣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首届国家 ...

低山丘陵区不同植被模式水土流失特征及生态效益

作者: 王健胜 [1] ; 梁亚红 [2] ; 廖秉华 [1] ; 刘沛松 [1] ; 赵干卿 [1] ; 文桢中 [1]

关键词: 植被模式 水土流失 生态效益 低山丘陵区

摘要:通过对河南省鲁山县低山丘陵区5种植被模式主要生态指标的定位检测,分析了其水土流失特征及生态效益.结果表明,侧柏+苜蓿模式的水土流失最严重,其年径流量和年流失泥沙量分别达到13.496m3/hm2和0.135 5 t/hm2,苜蓿的年径流量最小,而刺槐+苜蓿的年流失泥沙量最小;在地上生物总量方面,林草复合植被模式明显大于单一苜蓿植被模式,5种植被模式地上生物总量由大到小依次为速生杨+苜蓿、刺槐+苜蓿、栓皮栎+苜蓿、侧柏+苜蓿、苜蓿;速生杨+苜蓿的年固碳量和年释氧价值均为最高,而苜蓿的年固碳量和年释氧价值最低,林草复合植被模式的生态效益明显优于单一苜蓿植被模式.


上一篇:烟粉虱的刺吸胁迫对转Bt/CpTI基因棉的生理影响
下一篇:盐碱化土壤及浸提液对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版权所有: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备案许可号:鄂ICP备11019910号-3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南湖瑶苑特1号